相對于生病時的救治,一個人的健康更多依靠日常的保健,城市的污水管道也是如此。在南京水務集團排水設施運營中心,有專門一支工作團隊,負責污水管道的日常保健。本期《走近城市“血脈”主治“醫生”》,我們走近這些城市污水管道的“保健師”,看看他們施展本領,讓盤根錯節的“城市血脈”保持健康。
這是沒有終點的工作:無論管道是否通暢,維護清淤始終在進行
? ?7月3日上午,揚子晚報記者跟隨片區生產科長孔興龍來到河西大街與樂山路的交叉口。隨著沉重的鑄鐵井蓋打開,井室內的情況顯現了出來——污水已經沒過了污水管道口,上面漂浮著雜物。而橫亙于地下的污水管道是否通暢,就有待于孔興龍和他的養護班組去檢查。
? ?孔興龍告訴記者,污水管道養護是一項常態化的工作,無論管道有沒有出現排水不暢的問題,都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就像人體的血管每時每刻都需要碳氧交換,如果稍有懈怠可能就會有嚴重后果。南京水務集團排水設施運營中心目前所管養的860公里污水管道,每年都要按照行業標準進行養護作業,在小區、辦公等功能區密集的地段,養護頻次均要相應增加。
? “養護工作就是將管道能所沉積的井下垃圾清理掉,即使沉積量在安全范圍內也要按時清理,將堵塞的隱患消除在萌芽階段。”
小小金屬噴頭是管道清污神器,加壓后能射向高空二三十米高
? ?作為從業14年的“管道老兵”,孔興龍也見證了養護設施的升級。在養護作業現場,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拿出蘑菇形狀的金屬噴頭套在水管上,再用一根L形鐵鋤,摸索找到了淹沒在污水下的污水管頭,再將水管放在鐵鋤上,送入管道口,一點點深入。此時打開水閥,壓強巨大的水流,從噴頭里射出,對附著在管道內壁的沉積物“激濁揚清”。
? ?有趣的是,噴頭方向是沖著后方的。養護作業時,工作人員先將水管輸送到此次養護距離的終點——臨近另一個污水井的井室內,再打開啟動電源。此時,可以初步判斷管道的情況——如果另一個井室下有水的波動說明這段管道是通的,如果沒有波動就說明已經堵塞了。此時,工作人員加大水壓,一點點將水管往回拉,噴射的水流慢慢地將垃圾沖回第一個井室,最后進行打撈。
? ?孔興龍的“百寶箱”里,有不同規格的噴頭,適用于不同類型的管道,但噴頭最大的也僅僅如拳頭般大小。“別小看了這噴頭,它能將水流加壓到非常大,我們曾經試過如果倒置放在地面上,水流能沖上二三十米高的天空。驚人的水壓足夠將頑固的附著物清理出來。”
他們是城市的“夜行人”,加班加點、上夜班已是常態
? ?管道的日常養護是管道“健康”的基礎。正常情況下,排水設施運營中心平均每天要養護20到30公里長度的管道。而且由于有的污水管道井蓋位于城市主干道下,因此只能在夜間進行。“所以,我們上夜班也成了常態。”
? ?在孔興龍身邊的,是吳瀟奇、徒明明、陳榮三名“大學生班組”成員。在南京水務集團排水設施運營中心的養護團隊中,有一支大學生班組。這也是中心有意讓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到一線的業務崗位進行鍛煉,體會管道養護工作的艱辛。“我本來的專業和工作不是很對口,進入工作崗位后很多要重頭學起。”吳瀟奇告訴記者,經過三四年的鍛煉,大家都能認識到污水管道對城市的重要,雖然在一個默默無聞的崗位,而且有時遇到管道運行的問題,需要加班加點進行排除;每年汛期為了預防洪澇也經常冒雨一個個對管道進行檢查疏通,工作非常辛苦。但自己養護的管道保障了城市正常運轉、市民生活環境,大家也都為能從事這份工作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來源:楊子晚報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僅為了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是為了商務使用,不代表本網觀點。因為有的新聞無法及時聯系到作者,若無意中侵犯了信息作者或信息所有者權益,請與我網站編輯部聯系(010-64429463),我們將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