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江漢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通過不斷提升油藏注入水水質和處理效率,水質監測已覆蓋油田注水系統96.37%處理水量,出站水質達標率86.38%,井口水質抽樣達標率達到76%,比上年度提升了12.5個百分點。
注水驅油提高采收率是老油田穩產上產的主要手段,注入水的質量對開發效果發揮著關鍵性作用。長期以來,研究院緊緊圍繞管線腐蝕結垢、儲層孔道堵塞、地層壓力降低等生產瓶頸,大力開展水質改善技術攻關,與各采油廠協同配合系統實施綜合治理,取得可喜成效。
圍繞水質核心指標開展了十余項水質改善及降本增效研究。在江漢針對鐘112井區腐蝕問題,提出源頭治理方案,更改藥劑投加節點,鐘市注水系統平均腐蝕率降低90%以上。在清河根據結垢產物確定了南區注水系統腐蝕機理,開展降本增效研究,僅投加殺菌劑即有效抑制了南區系統腐蝕,南區水質綜合達標率由58%提升到90.9%;北區藥劑投加模式由連續式改為沖擊式,系統平均腐蝕率降低了70%以上。在坪北推廣電解殺菌技術,徹底解決細菌難題。
在荊州開展《紅花套井區一體化治理方案》研究,重新選定注入水源,紅花套井區日注水量由最低時每天僅41立方米提升至114立方米。這些方案(技術)有效解決了各個油田的水處理瓶頸問題,極大提升了水處理效率。
在嚴格執行“定期檢測、定期通報、定期預警”制度的同時,研究院與各采油廠共同研究制定了生產現場的過濾器及罐體清洗、干線清洗、班站水質監測、臺賬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實踐證明,制度體系有力支撐了注水站水質管理。近年來,因維護成本升高、干線設備陳舊等因素影響,水處理效果呈變差趨勢,該院通過現場調研,提出了優化目前在用的水質管理制度的建議,各采油廠積極采納、密切配合、嚴格執行,取得顯著效果。
南區聯合站將泥沙清理周期由一年縮短到一個季度,井口水質達標率由65.3%提升至77.8%;江漢采加強管線清洗頻次,清洗前后對比井口水質達標率由67%提高至75%。
(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僅為了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是為了商務使用,不代表本網觀點。因為有的新聞無法及時聯系到作者,若無意中侵犯了信息作者或信息所有者權益,請與我網站編輯部聯系(010-64429463),我們將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