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勝利油田孤東采油廠注采104站23-18井,一場露天的“微創手術”正在緊張進行。不同于以往挖溝開槽“開膛破肚”式的修復方法,地面工程維修中心孤東項目部技術人員采取非開挖方式,先是對舊管線清洗“消毒”,進行除油、除垢、除蠟、除油等“術前”準備,隨后在現場為管線量身定制了一個由加固層和防腐層組成的內襯管,嚴絲合縫將其嵌入隱患管道。
從“開放式手術”到“微創手術”,秘密就藏在制作加固層和防腐層的材料上。這是一種名為納米陶瓷的新型復合材料,具有超強耐溫性能、長達30年以上的使用壽命、拉伸彎曲不變形的優異特性,常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是油田管道設備防腐修復領域迫切需要的撒手锏技術。
“當前的管道安全問題既是管理問題,也是技術問題。支撐管道安全高效運行的根本在技術,關鍵在科技創新。”地面工程維修中心技術研究中心經理宋元新說。
為了讓“上天”的納米陶瓷技術盡快“入地”,地面工程維修中心技術研究中心積極與高校科研團隊合作,通過自主創新、聯合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和技術集成創新相結合,開發出適合油田應用的納米陶瓷復合材料和現場施工工藝,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
目前,該技術已在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魯明公司等開發單位的舊管線修復和新管線防腐上進行應用,有效延長管道生命周期,節約運維費用。
不僅要長壽命健康運行,更要全生命周期科學管理。針對油氣管道逐漸進入運行后期的現實,技術研究中心創新研發出適用于不同輸送類型和不同環境下的廢棄管道用發泡填充防塌劑和施工技術。該技術解決了傳統填充材料體系匹配性差,以及大口徑、長距離管道施工難的問題。
目前,該技術已在勝利油田樁西采油廠集輸氣壓站—增壓站5公里219毫米外徑天然氣管線,以及樁74接轉站—樁西聯合站2.62公里原油外輸線的無害化處置施工中得到應用,實現了廢棄管道安全綠色處置的目標。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 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