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氣行業改革中,壟斷程度最高的上游領域一直難有松動。現在,“破壟斷”之風已從關鍵的上游環節吹起。
5月2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公告稱,山東東明石化集團(以下簡稱“東明石化”)成為首家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地方煉廠。
《關于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進口原油使用核查評估情況的公示》稱,中國石化聯合會專家組對東明石化的申報材料進行了審驗,并于5月22日至25日進行了現場查驗和核實,公司申請使用進口原油的煉油裝置規模,安全、環保、消防、儲運等設施,及產品質量和能耗指標符合有關規定,初步確認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可使用進口原油750萬噸/年。
目前,部分地煉企業面臨“無米下鍋”之境,原油進口權的開放成為多數地煉最迫切的問題。
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口原油使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出臺了較為詳盡的進口原油使用資質的申請條件,地煉企業看到曙光。
據了解,此次山東共有26家地煉企業提交申請材料,但由于進入門檻較高,很大一部分地煉企業難以入圍。
東明石化作為目前全國唯一具有千萬噸煉油能力的民營煉油企業,不論是從裝置規模還是產品結構,在此次用油企業核查評估中成為首家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企業,實力毋庸置疑。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表示,東明石化是國內地煉龍頭企業并具有加工實力,成為第一家獲得進口原油資質的地煉企業并不意外。
東明石化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湘平表示,國家放開進口原油使用資質,將為包括東明石化在內的民營煉油企業提供新的、更多的發展機遇。
東明石化成為首個獲得進口原油使用權的民企付出并不小。資料顯示,東明石化在提交的申請材料中表示,擬保留250萬 噸/年、500萬噸/年煉油裝置各1套,按規定淘汰自有落后煉油裝置350萬噸/年(200萬噸、100萬噸、50萬噸各1套),淘汰兼并重組落后煉油裝置250萬噸/年。并承諾2015年底前完成國五標準汽柴油質量升級。
有分析認為,東明石化獲得進口原油配額后可選擇的機會更加廣闊,將不再單一地使用代加工名義的進口原油,有可能尋求更多質優價廉的海外資源。承諾2015年底前完成國V標準汽柴油質量升級,在原料加工中使用輕質原油的比重將會有所提升。
東明石化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標志著長期制約地方煉廠發展的油源壟斷正式開始放松,中國煉油產業開始邁進新的階段。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交流與外企委員會秘書長龐廣廉日前就表示,國家要淘汰落后產能、體制要放開,地方企業享有更多權利,必然要放松原油進口管制,今年會先從使用權的放開開始。他還表示,下一步,自營進口也會放開,海外有資源的公司會率先被授予進口權。總體上,原油進口放開慢慢在起步。
長期以來,進口原油一直交由中石化、中石油等中央企業加工,地方煉油企業原油供應問題一直是油氣領域改革關注的焦點之一。對地方煉油企業放開進口原油使用資質,準許地方煉油企業加工進口原油,是國家在油氣領域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
據悉,有關部委2015年2月份正式委托中國石化聯合會做“進口原油資質審核工作”。目前,聯合會網站上已公布了在全國召集專家的辦法,篩選、資質審核工作將正式開始。到目前為止已初步篩選了30多家企業,將從中選定10多家。
山東省煉油化工協會會長劉愛英表示,石化地方企業拿到原油進口使用權是歷史性轉變,原料得到保障,將確保煉化裝置長期運轉。另外,隨著企業加工量上升,油品質量按標準執行,未來規模也有望增加。
金銀島市場分析師周密分析認為,東明石化獲得成為首個獲得原油進口使用權的民企只是一個開始。按照正在制定的油氣改革方案,要全產業鏈各環節放寬準入,目前關于進口原油使用權審核正在進行中,今年10余家企業將成首批分羹者,原油使用總量約3000多萬噸,作為地煉企業“生命線”的油源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下一步原油進口權也會放開,地煉和海外有資源的民企有望有限獲得原油進口入場券。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各項申請條款,比如拆除淘汰裝置,建設儲氣罐等的完成都需要較長時間,還要進行審核評估,今年年內最終獲得原油進口配額或難以實質落地使用。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僅為了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是為了商務使用,不代表本網觀點。因為有的新聞無法及時聯系到作者,若無意中侵犯了信息作者或信息所有者權益,請與我網站編輯部聯系(010-64429463),我們將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