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給地下管道做“腸鏡”破解頑疾
“這段管道沒有大問題,可以用于排水。”11月5日上午,在寧波市海曙和義路的一處排水管道體檢現場,施工人員正利用“機器人”檢測儀對深埋地下的管道進行反復檢查。

據介紹,這也是該區首次規模推進“管道機器人”(CCTV管道視頻檢測技術)檢測排水管道,共涉及府橋街、開明街、和義路等28條路段近34公里的排水管道。整個管道體檢將于12月底全面完成。
實施檢測之前,養護人員對所檢測管道進行疏通清淤以確保管道內部的通暢。“這些管道狹窄,人根本進不去,而且使用多年的管道內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不看個清楚無法針對性修復。”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借助“管道機器人”的優勢,他們可以輕松掌握管道內部情況,并將根據檢測評估報告及時安排維修,消除管道病害,延長管道使用壽命。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臺“機器人”個頭不大,底部裝有4個橡膠輪子,前端有一個升降自如的探頭,尾部連著電源線,猶如一輛迷你工程車。工作時,施工人員會先把“機器人”緩緩降到管道口,然后由后臺操作員通過遙控器,操控其駛入管道內部。“該種設備適合于直徑200至2000mm的各種管道,能在管道內部行動自如并拍攝清晰的視頻圖像,準確發現并記錄裂縫、腐蝕、積泥等各種結構性及功能性缺陷,不僅便于及時、快速的找出管道問題,也為管道的維修提供了圖像依據與技術支持。”現場一位施工人員介紹。
據了解,在前期的月湖水生態綜合整治過程中,城管部門還曾委托專業單位積極探索引入“管道機器人”技術,對該區域實施管網疏通清淤和管道檢測,檢測長度達2.6公里,累計清理淤泥150方。
“海曙區不少排水排污管道管徑普遍較小,內部病害難以運用人工檢測,且人工檢測存在安全隱患等技術性難題。但有了管道機器人,這些難題迎刃而解。”海曙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4年以來,海曙區就立足于管道管養實際,從馬園路啟動排水管網試點檢測,并以每年增加1至2條路的進度持續推進,已累計完成鎮明路、澄波街、沁園街、迎春街、月湖及周邊區域近10公里管道的檢測,累計清理淤泥150立方米。通過近年來的試點推廣,預計到今年年底將累計檢測管道長度達44公里。
(摘編自浙江在線 2017年11月06日)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僅為了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是為了商務使用,不代表本網觀點。因為有的新聞無法及時聯系到作者,若無意中侵犯了信息作者或信息所有者權益,請與我網站編輯部聯系(010-64429463),我們將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