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氣管道運輸被稱為國家的“能源血脈”,對國民經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十年,我國油氣管道里程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里程超過百萬公里,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國,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最快的國家。
隨之而來,油氣泄漏對周圍環境造成破壞的嚴重性和能源運輸安全的重要性成為國家日益重視的課題。長期以來,我國油氣管道內檢測技術及市場均被歐美等發達國家壟斷,并且只提供服務不出售設備。在此過程中,我國被收取高額的服務費用(約300萬元/百公里)。更為關鍵的是,油氣管道運行和地理坐標等國家機密信息的全面外泄,對我國國防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同時,由于管道焊接質量、腐蝕或裂紋、材料缺陷、人為破壞等原因,管道事故頻發。僅2021年一季度,收集到的全國(不含港澳臺)燃氣事故就多達241起,湖北十堰的燃氣爆炸事故更是造成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管道健康安全運行作為困擾管道輸送的頭號難題,開展管道健康檢測技術自主創新迫在眉睫。
沈陽儀表院連續實現技術突破,研發新一代系列智能管道檢測機器人,關鍵技術進入國際并跑行列。沈陽儀表院是國內最早從事管道儀器研發的單位,隨著國內管道內檢測技術的市場需求,管道檢測機器人創新研發團隊經過近5年的技術攻關,于2017年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273電磁全息管道內檢測機器人,并在中石化某160公里柴油管線驗證試驗,在檢出率、檢測精度、置信度三方面均表現出了替代國外同類先進產品的能力;2018年產品核心部件“磁電復合異構場多功能傳感器”獲得中國(國際)傳感器創新大賽一等獎,“電磁全息傳感技術油氣管道檢測機器人”獲得首屆中國科協首屆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全國總決賽一等獎、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大賽優秀獎等;2019年世界首臺1422柔體測徑檢測器在國家重點工程“中俄東線北段”投入使用,累計進管10多余次,累計檢測里程200多公里,發現變形20余處,為中俄東線北段項目順利竣工提供了最可靠檢測手段;2020年國內首臺?1016全斷面缺陷檢測機器人研制成功,搭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最新一代“磁電復合異構場多功能傳感器”,零毫米間隔傳感布置,高采樣頻率,千通道磁電信號,實現了對管道三類缺陷“腐蝕、裂紋、壁厚變化”一次性全檢出,所有技術指標媲美國際先進水平。
以“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研發理念引領團隊錨定行業領跑目標,奮力前行。自上世紀80年代初,沈陽儀表院以引進德國賽靈思管道清管技術為基礎,開發了管道清管器、尋線儀、防腐層檢漏儀等國內行業口碑產品。2012年聘請國際無損檢測領域知名專家田貴云先生為技術顧問,以清管器技術骨干為班底,成立了管道檢測機器人研創團隊?!皣@科技創新,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是這支平均年齡不到30歲、碩士以上學歷占到90%的新型研創團隊的核心價值觀,團隊信奉“科技創新是發展第一驅動力”的理念,為達到產品持續具有前瞻性,利潤持續實現高增長,推行“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生產一代”產品三級研發體系,用創新產品創造市場需求。現已開發出覆蓋?219-?1422毫米用于投產前檢測的幾何測徑系列、用于日常清管檢測的磁渦流系列、用于法規檢測的漏磁系列,近30種規格管道檢測機器人。截止2021年5月底,管道檢測方向申請專利36項,發表論文21篇,縱向合同也由百萬級跨越到千萬級,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同時,助推沈陽儀表院經濟發展。團隊將長期專注科技創新、保持創造活力,將精益思想植入研發、生產的各個關節,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推動管道檢測技術不斷進步。
沈陽儀表院一直秉承“工藝元件爭創一流”的科技初心,依托傳感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基礎,在工業傳感器技術發展和產業化的進程中,承擔多項重點、難點項目,成為我國傳感器領域突圍“卡脖子”困境的生力軍。管道檢測機器人研發創新團隊作為沈陽儀表院培養的專業技術團隊,是沈陽儀表院在工業傳感器應用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和延申,為實現設計、制造、應用、檢測服務一體化發展,推動沈陽儀表院從制造業向科技服務業戰略轉型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管道檢測機器人研發創新團隊,本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腳踏實地做科研”的情懷,本著“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的夢想,以“世上沒有救世主,全靠我們自己”的發展哲學,以飽滿的工作熱情,為“品牌國機”在管道健康領域貢獻國家隊力量,為致力成為國際一流“管道健康體檢專家”不懈奮斗,為我國能源命脈健康運營保駕護航。
(沈陽儀表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供稿)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僅為了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是為了商務使用,不代表本網觀點。因為有的新聞無法及時聯系到作者,若無意中侵犯了信息作者或信息所有者權益,請與我網站編輯部聯系(010-64429463),我們將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或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