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張義鐵創新工作室成員、江漢油田技師劉文佩帶著工作室團隊剛研發的管道機器人開展試驗,利用一段直徑58毫米、10米長的管線,驗證機器人遙控操作、信號傳輸等各項功能。
“目前信號傳輸正常,藍色是密封管道內壁,發現障礙物,機器人自動停止。”劉文佩指著監控屏幕,簡單介紹機器人工作原理。通過近一個小時的試驗,管線清洗機器人在狹長的空間內,遇到障礙物能及時停止,傳輸信號清晰準確,達到了設計要求。
中石化江漢油田江漢采油廠擔負著江漢老區地下原油開采、集輸等各項工作。其中注水是補充地層能量,實現二次采油的關鍵環節。
注好水才能出好油。注水系統的運行狀態,直接決定了水質好壞。為此,該廠對每條注水管線都制定了清洗計劃,但由于需要清洗的注水管線使用年限不同,結垢情況也不一樣,在采用自主研發的收發球管線清洗技術(即PIG球管線清洗技術)清洗管線時,據基層站點反映,操作過程中存在丟球、卡堵或管線清洗不到位等現象。
如何根據實際管徑大小投放合適的泡沫球,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劉文佩所在的團隊瞄準這一難題開展攻關。他們通過現場走訪、市場調研發現:市場上技術成熟的管道機器人,只適合管徑1000到2000毫米的大囗徑管線,而江漢油田現場應用的管徑卻大多為58毫米,有的甚至只有50毫米,這對管道機器人的機械傳動、動力傳輸、軟件指揮部分,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今年年初,團隊成員在沒有資料可供參考的情況下,翻閱了國內外大量科技論文,抽絲剝繭尋找突破點,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多次深入現場采集數據。
面對各類燒腦的技術難題,劉文佩等人拿出十二萬分的精力和毅力,不斷與生產廠家溝通制做細節,前后設計方案7套,無數次更改圖紙,制作模擬機器人樣機7個,幾經波折才定型成功。
“以前沒有管線清洗機器人,無法掌握注水管線結垢情況,不能投放正確尺寸的清洗球;有了它,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注水管線結垢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線清洗方案,為打撈清洗收發球提供可靠依據。”劉文佩介紹,管線清洗機器人在節省勞動力、節省成本上優勢顯著,其運行靈活精準、快速高效。
下一步,劉文佩和攻關團隊將繼續加大管線清洗機器人的推廣應用,助力老油田持續穩產。
(來源:湖北石油和化工新聞)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 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