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一艘220米長、單貨艙面積3300平方米的常規散貨船要多久?在人工清洗的情況下,單貨艙清洗需要12個小時,且需要大量人員參與。當“洗艙精靈”上線,3小時內就可橫掃單艙3300平方米,相當于給半個足球場搓了個澡,給它24小時便能單刷整艘巨輪腳本。此外,水下除污機器人預計今年7月將問世,涉海機器人的不斷革新將為青島海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小精靈”大能量 3小時可清洗“半個足球場”
在青島,當你遠眺一望無際的大海,總能時不時看到幾艘貨輪經過,而在這“龐然大物”里“做家務”可不是一件易事。一艘常規散貨船大約長220米、寬30米、船艙高20米,單一個船艙面積就有3300平方米,相當于半個標準足球場。在過去,洗艙作業需要大量的人工才能實現。不僅需要工人懸吊在20米的高空進行作業,而且會面對極熱或極寒的環境以及化學清洗劑的腐蝕。但當一位“小精靈”橫空出世,一切都變得容易了起來,它就是由青島中遠海運所屬數智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洗艙精靈”,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第三代。
“2024年5月,我們設計了第一代‘洗艙精靈’,隨后的第二代功率提升20%,而今年4月28日推出的第三代則在第二代基礎上成功減重80公斤,更輕便但功能不打折。” 青島中遠海運數智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虎說。這個“小精靈”蘊含著怎樣的“大能量”?李虎介紹,“洗艙精靈”的最大作業速度可達12米/分,清洗效率≥900㎡/h,原來3-5名工人12個小時才能完成的單倉清洗,這位“小精靈”3小時就能實現,僅需1-2名工人輔助作業。

除了節省人工、提高效率,“小精靈”的清洗能力也不容小覷,“飛檐走壁”不在話下。“產品擁有成熟穩定的永磁吸附技術和越障能力,即使船舶搖晃,仍能穩定工作。而且可以輕松翻越120°以上的內外折角,跨越3厘米高的障礙,極大增強了產品在船艙多壁面、多鈍角等復雜環境中的決策能力和作業穩定性。水流作業半徑超過20米的噴頭,清洗效率高、能耗低,尤其是清洗難度最大的上部艙壁,產品最大清洗效率達900平方米/小時,洗艙時間最多可節省50%。”李虎說。
涉海機器人家族持續壯大
作為重要的海濱城市,青島的發展與海洋息息相關。而機器人在涉海領域方面的應用也為海洋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除了“洗艙精靈”,青島中遠海運數智科技有限公司在船舶、港口、化工倉儲物流等應用領域還有龐大的“機器人家族”,包括船舶領域的洗艙機器人、船舶巡檢人形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港口領域的視-嗅巡檢機器人、汽車轉運機器人、罐內外維護機器人等,以及物流智能領域的消防/救援機器人、庫內清掃巡檢機器人等。
除了以上的種類,水下除污機器人也是公司正在研發的新類型。李虎介紹,水下除污機器人是用于清除船底的生物附著物,包括貝殼類、藻類附著物等,可以明顯降低船舶能耗,提升船速。“今年7月,水下除污機器人將推出樣機,預計12月將會達到量產標準。”
向海而生,涉海機器人發展未來可期
青島擁有綿長的海岸線,是中國重要的海洋城市,海洋經濟發展活力滿滿。而當機器人遇上海洋,在李虎看來,青島在涉海機器人領域擁有顯著的發展優勢。
首先,青島頂尖海洋科研機構聚集,人才儲備豐富。密集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形成了龐大的海洋科技人才池,涵蓋海洋科學、工程、材料、控制、人工智能等多個涉海機器人發展所需的關鍵學科領域。其次,綿長的海岸線、多樣的近海海域和毗鄰的深遠海區域,為涉海機器人提供了便利的測試、驗證和應用環境。此外,青島是中國海洋經濟重鎮,擁有發達的港口航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產業,為涉海機器人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市場需求。
“我們將通過不斷地市場化應用和實踐,實現大數據采集、大模型訓練,形成可有效適應各工種作業的AI智能人形機器人。”李虎稱。
來源:齊魯晚報 6.09
本站維權及免責聲明
- 1.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標的版權均屬中國工業清洗協會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信息來源:中國工業清洗協會”。違反上述規定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侵權責任的權利。
- 2.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 (非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 表本網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